建窑建盏与其他窑口的黑釉盏

建盏是黑釉瓷器里的典型代表。我国很早就开始烧黑釉瓷,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黑釉瓷和青瓷的历史一样悠久,都以铁作为着色剂。在已经发现的宋代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有见到黑瓷,其中产量特别大的是一种黑釉盏。这种情形在宋代以前是少见的。我们现在知道,这些黑釉盏都是为点茶准备的。

蔡襄在建阳当过茶官,他在《茶录》里就说斗茶用建阳的兔毫盏最好了,其他地方生产的茶盏,不是太薄就是太紫,都比不上。蔡襄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建阳以外的其他窑口也生产黑釉茶盏。

建窑遗址

建窑建盏在宋代名气很大,而且像建盏这样的黑釉盏在宋朝需求旺盛,这使得当时的其他窑口争相仿制建盏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建阳周边地区,如闽北、福州、闽南等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黑釉瓷窑群和产地。

比较有名的窑口有:武夷山遇林亭窑、南平茶洋窑、福清东张窑、建瓯小松窑、闽侯南屿窑等。从全国范围来看,烧制优质的黑釉盏的还有江西的吉州窑、陕西耀州窑、河北磁州窑、山西介休窑。

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其他窑口生产的黑釉盏跟建窑建盏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不是非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就不好呢?

宋.建窑.束口兔毫盏

可以说,建阳水吉地区特有的高铁量的胎土和铀矿使得所烧的建盏明显有别于其他窑口的建盏,此外,建窑生产皇家特供的建盏,工艺水平更高,做工更精致。

我们把建窑建盏和其他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口来比较。总体来说,胎土的含铁量都不如建窑建盏的胎土,大多数算不上“铁胎”;釉层方面,大多数较薄,很少有建窑建盏那样釉层肥厚,甚至挂釉珠的。器型上虽然大致相同,但在局部上都有各窑口的标志性特征;釉色方面,建窑烧制兔毫、油滴等经典釉色的工艺更成熟、精品比例更大。其他窑口烧制的黑釉盏也有好的釉色,但是很少,杂色居多。

有关福建的黑釉盏窑口,我们主要分析建窑建盏与武夷山遇林亭窑、南平茶洋窑、福清东张窑所产的建盏区别。

福清窑,也称东张窑。从烧造规模、烧造风格和海外贸易几个方面上看,福清窑都是建窑系窑口中,值得一说的。福清窑位于闽江下游,距离出海口极近,是福建东南沿海最大的一处黑釉瓷烧造窑厂,生产规模与建窑接近。福清窑的黑釉盏曾通过海运大量销往日本,有研究证实该窑为日本文献所载“幅州盏(即福州盏)”主要原产地。

 福清窑黑釉盏,宋,故宫博物院藏

福清窑是生产出口黑釉盏的主力军。福清窑的生产规模很大,良莠不齐。我们看一些普通的福清窑建盏的时候,可以想象到当时生产窑工的心理。比如说施釉不多,往往不及底。这是为何?难道是因为釉水值钱吗?肯定不是,最大的原因是生产的时候图简单,求快。

建盏的施釉方法是考验窑工水平的,据《天工开物》里的记载,做盏人需要用手指抠持建盏素胚的足部去蘸釉,蘸少了不容易出好的釉色,蘸多了在烧的时候容易黏在匣钵里。而很多福清窑建盏的圈足高低不齐,往往抠持不住,所以窑工在蘸釉的时候需要握住素胚的底部去蘸。这样的手法蘸釉会快些,但是盏的腹底基本蘸不到。从很多的福清窑建盏中可以看出福清窑口在门对大量的外贸订单时,注重工作效率而不精益求精,窑工们的工作态度也不够端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匠心”。

东张窑与建窑的产品特征对比

建窑所产黑釉盏的流行款式,东张窑都有仿造。虽然东张窑的仿建盏品种尚属齐全,不过品质上还是不及建窑。

以束口盏为例,看建阳建盏与福清窑建盏二者区别

1、 造型

举凡建窑所产黑釉盏的流行款式,福清窑都有仿造。虽然东张窑的仿建盏品种尚属齐全,不过品质上还是不及建窑。

以束口盏为例,整体器型上,福清窑建盏的腹部曲线,内收明显,已经形成该窑独有的风格,有说法称其为“捺腰式束口”,偏向 “喇叭花型”。

2、胎质

福清窑的胎质最明显的特征是胎色较浅,灰黄、灰红居多。

福清窑胎质较为粗糙疏松,常见残缺。

如果把建阳建盏的胎比作桃酥饼,那福清窑建盏的胎就好比花生酥糖。

密度小,重量轻

3、底足、足根高度不齐,未经细致修整

 

4、施釉状况

施釉较少,手法随意,釉面普遍偏薄,裸露的胎多。常见厚薄二层釉特征。

5、釉色、也有精品兔毫、鹧鸪斑

典型的福清窑建盏器型

茶洋窑

浅腹平肩 灰背天目

在日本传世的黑釉瓷器中,有一类被称为“灰被天目”的茶碗就是茶洋窑的典型作品。茶洋窑也是在建窑的影响之下开始烧制大量烧制黑釉瓷。

茶洋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东南约25 公里的葫芦山村的茶洋,故名茶洋窑,也叫南平窑。从地理位置上看,茶洋窑位于闽北进入闽江通向海路的必经之处。便利的水运条件为茶洋窑的创烧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造型

茶洋窑黑釉盏的造型在仿建盏的基础上,有形成自己的特点。浅腹的敛口盏,在茶洋窑窑址中出土较多,形体偏矮,具有明显的个性。茶洋窑的束口盏,束口部分的曲折不甚明显,斜腹,盏心稍下凹。腹部弧度与建窑束口盏有些不同。

2、胎质

茶洋窑黑釉盏胎体多呈灰白或灰色,胎骨细腻紧密,也有部分灰胎、灰黑胎。总体上看,建窑以外的其他窑口的建盏含铁量都比较低。

3、底足

圈足矮,相对规整,大部分产品为浅圈足,接近实心足底。茶洋窑的多数中型束口盏,盏腹外壁的底部,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平肩是茶洋窑黑釉茶盏的重要特征。

4、施釉状况

釉层较薄,施釉相对不齐,部分产品有聚釉现象。一般来说,建窑以外的其他窑口生产的黑釉盏釉面较薄,少见挂泪现象。

此外,还有部分茶洋窑黑釉盏在口沿处施一圈浅淡的灰白釉,日本称这类茶碗为白覆轮。茶洋窑中的“白覆轮”一般圈足较规整,胎色较白。

5、釉色

茶洋窑黑釉盏的釉色有乌黑、黑褐、酱色等,部分有兔毫,但是茶洋窑的兔毫通常较细,大部分兔毫不均匀,近似铁锈斑,且底色多偏紫。

遇林亭窑

在日本的传世品的黑釉中,有一种盏被称为“黑釉金彩天目”,多年来一直产地不明。在遇林亭窑未发掘之前,这类盏内有描金、描银的图文的黑釉盏一般被认为是建窑所产。

遇林亭窑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遇林亭”这个名字看起来有些奇怪,有关遇林亭窑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北宋末年,中原百姓因战乱而南逃。有一天,北方某大名窑的师傅逃到武夷山星村镇的时候,遇上大雨,就在路上的一个风雨亭歇息。在风雨亭里,这个烧窑师傅偶遇了两位林姓同宗,一位是建州水吉的制陶师傅,另一位是风雨亭周边山场的所有者。三个人讨论起在这里造窑烧盏,当时说得投机,最后果真合伙营造窑场,而且窑场越做越大。为了纪念三人的偶遇,就将避雨的风雨亭命名为“遇林亭”,窑场称为“遇林亭窑”,久而久之,遇林亭还成为了当地的地名。

我们先不去考究这个传说是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传说却能够解释遇林亭黑釉盏的一些特征。遇林亭窑生产的黑釉盏以束口为主,整体器型与建窑束口盏接近。底足的修刀风格比较统一,与建窑建盏的风格相近。从这两点可以看出,遇林亭窑受建窑建盏的影响很大,很多手法甚至如出一辙。在遇林亭窑的传说中,遇林亭的创始人之一是来自水吉的烧窑师傅,他把建窑的工艺带到遇林亭,这看来也是合理的。那么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此地胎土的铁含量较少等原因,而未能烧出好的兔毫,大部分烧成酱黑或者紫黑色。既然烧不出来兔毫,遇林亭的师傅就用了以前北方窑口的工艺,把兔毫画上去,甚至再画上花鸟、武夷风光,为自己的窑场增色。以上这些,是根据传说的信息和遇林亭窑黑釉盏的特征做的推论,仅供参考.

遇林亭窑黑釉盏的特征

1、造型

器型以束口为主,整体略矮,盏腹弧度也与建盏稍有不同。口径范围10~12厘米,高4.8~6.3厘米,足径3.9~4.2厘米。此外还有撇口、敛口、钵形碗等。

2、胎质

遇林亭窑黑釉盏胎骨以浅灰和灰白色居多,少数青灰色,颗粒稍粗但很均匀(如图3)。胎体含铁量明显比建盏低,也较建盏更为轻薄。

3、底足

多数盏底露胎部分显得粗放,但修刀风格较为统一,在下半部分与圈足根部之间,多为斜削或近平切。圈足一般低矮,底面斜平,外高内低,斜削挖足,足心浅而平。

4、施釉状况

釉层比建盏薄,一般露出止釉线

5、釉色

釉色以纯黑、蓝黑为主,也见少部分酱黑、紫黑、酱黄色,釉层比建盏薄,釉面多有细。

口沿因釉向下流动变薄而呈褐色,有的器物釉面会有细短兔毫纹或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

在黑釉上描画金银彩绘图案的茶盏,是遇林亭窑的代表产品,也是宋代黑釉盏中,除建窑铁系析晶釉盏之外的珍品。目前遇林亭窑的金银彩盏,完整存世品并不多见。

吉州窑

 

从全国范围烧黑釉盏的窑口来看,最善于装饰黑釉盏的要数江西吉州窑的工匠了,我们看到的木叶盏就是吉州窑的最典型的作品。吉州窑茶盏在宋代大量出口海外,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收藏。

吉州窑的木叶盏是将天然树叶用水浸泡腐烂,留下叶茎和叶脉,在上面施上一层极薄的黄釉,贴在已施过黑釉的盏内,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所得。我们现在来看宋代的木叶盏,盏内的叶脉非常清晰,叶片自然灵动。我们会禁不住佩服古人的想象力,竟然用天然的树叶来装饰黑盏。吉州窑的窑工们还把剪纸花样移植到黑釉茶盏上,他们将剪纸贴在已经上过含铁量较高的底釉器上,再施上一层含铁量低的石灰钙型竹灰釉,然后剔除剪纸入窑焙烧,盏内就是若隐若现地现实出剪纸的图案。

除了用剪纸和木叶来装饰茶盏外,吉州窑的黑釉盏本身也可以烧出不同的釉色,其中有种釉色,以黑、黄等色交织混合在一起,像一种海龟甲壳的色调,在宋代称玳瑁盏,在日本被成为“玳皮天目”。这种玳瑁纹就跟有机宝石玳瑁一样鲜明润泽。吉州窑也能烧出兔毫,而且还用到一种新的工艺,即先施上一层富铁的褐色底釉,再施黑釉。在吉州窑的黑釉盏中,有兔毫的茶盏都施上了褐色底釉。

吉州窑黑釉盏的特征

1、造型、造型多样

2、胎质

黑釉盏胎骨以黄白色居多,胎质较为致密。胎体含铁量明显比建盏低,也较建盏更为轻薄。

3、底足

南宋的吉州窑黑釉盏很多都没有凸出的圈足,足部与盏腹连成一体。

4、施釉状况

北宋早期一般只施一层釉,北宋后期到南宋时期,一部分黑釉盏进行两次施釉。北宋多采用内壁满釉,外壁釉不及底;南宋出现内外皆施满釉的手法.

5、釉色

有乌金、兔毫、玳瑁纹、铁锈斑等釉色,还有特殊的木叶或者剪纸的装饰。

导语: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健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汴京、临安城中商贾辐辏、百业兴盛、朝歌暮舞、弦管填溢。百姓的娱乐生活空前繁盛。政治上,宋朝重用文人,优待士大夫,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士大夫纵情于高雅的闲适生活中。建盏是宋代贵族日常饮茶最适用的茶器,是斗茶比赛中重要的器皿,是文人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珍稀之物。在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品味的朝代——宋朝中,建盏记录的是宋人的闲情与风雅。

 

宋瓷烧制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官窑、汝窑釉面汁水莹润如堆脂,定窑的印花刻花立体精湛,钧窑釉面变化如行云流水,灿如晚霞,龙泉青瓷翠绿晶莹,如青梅般诱人,还有哥窑满布断纹,有意制造缺陷美。而建盏作为宋代最重要的瓷器之一,作为黑釉瓷的代表之作,外表却黑而拙,这朴素的背后蕴蓄怎样的美学追求?今天,我们看建盏,是否能窥探宋代社会文明的一角,重新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韵味,重拾遗失民族自豪感.